您的位置:首页 » 期末试卷答案 » 人格心理学 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格心理学 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格心理学 期末试卷及答案) - 封面

期末试卷配套教材:

书名:人格心理学
作者:陈少华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期末试卷概述:

1、人格是什么?怎样理解人格? PPT第一讲 24 答:(1)人格定义:它是个体的本质的生活样式,是人的整体精神风貌的概括,是决定人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倾向的内在身心组织系统。人格的形成是先天与后天、主体与客体交互作用的结果。 (2)如何理解:PPT第一讲 18——23 ①人格是个体的整体的身心组织(人格是整体的,它反映了人的整体的精神风貌,指真实的人,必须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人格;人格是本质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是人格决定的;人格有自主机能,它反映了人格的动力和发展活力) ②人格内在地决定了人的惯常行为方式和个体的独特性(、“惯常行为”指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稳定性、一致性;、“个体的独特性”指人格使个体不同于周围的其他人。) ③人格是一个多侧面的、相互作用和依存的心理机能系统(结构)(包括了动力系统、行为系统、自我系统、和神经组织系统) ④人格是一个多层次的动力组织(表层:习惯、情绪、定势、偶然行为等,与环境有关;中层:个体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思想、情感等特征和倾向;内层:涉及个体的认识、情感、倾向、理想、价值观等方面的本质的行为特质;核心:自我(包括意识与潜意识的)和神经组织,与遗传和潜意识有关) ⑤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先天遗传素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生活生活环境、教育对个体的人格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个体早期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内化,是人格发展的关键;自我的选择与决定;人格的形成是先天与后天、主体与客体交互作用的结果) 2、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人格理论?他们的基本学术思想及区别是什么? 答:(1)不同人格理论的原因: 在探索未知的进程中,对同一研究客体,研究者或由于所依据的经验事实不同,或由于理论背景、知识结构和思想传统不同,或由于研究的具体思路、方法的不同,或由于其他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不同,都会构建出不同的人格理论模型,从而形成不同的研究纲领。 (2)基本学术思想: ①精神分析学的人格理论:人格是一个整体,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这三者彼此交互影响,在不同时间内,对个体产生不同的作用。 ②新精神分析学的人格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③学习论的人格理论:人格是一系列的行为反应系统,人格被认为是由过去的生活经历决定的,强调内或外环境、学习的作用。 ④特质论的人格理论:人格是由一系列的特质组成,特质决定了人的行为。 ⑤现象学的人格理论:现象学人格理论把注意力集中在个人的当前和未来 ⑥认知论的人格理论:强调认知在人格形成和行为活动中的重要性。 ⑦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强调对人的行为的意义、目的、价值的探讨,人格被认为是个人的独特的自我系统,具有自我实现的内在倾向。 ⑧生物学的人格理论: (3)区别:(理论太大难以比较,到时问老师~) 3、对于同样的问题或情境,不同的人格理论流派在解释时往往分歧较大,甚至各执一词。为此,你如何看待人格理论的科学性问题? 答:与一般科学理论一样,人格理论也是一种相对真理。因此,有必要对各种人格理论进行评价与检验,以便发现它们的长处与不足。在人格理论的评价中,我们可以采用一般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 ①精确性:精确性史评价科学理论的最重要标准。一个理论的优劣主要由反映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及变量间关系的精确程度来判定。 ②可检验性:包括可验证性、可证伪性和可反驳性。 ③概括能力:一般来说,理论的概括能力越强,所能解释的现象越多,且具有可检验性,那么理论就具有越高的功效。 ④简洁性:如果一个理论能以较少的概念解释较多的结果,且以可检验性为前提,那么这一理论就更易被确认。 ⑤逻辑一致性:科学理论要求其知识体系前后连贯,各个概念、假设与定律之间相互吻合、印证,具有较高的逻辑一致性。 ⑥有用性:如果一个人格理论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咨询治疗、评估选拔以及在人事管理等实践领域中有实际运用价值,这就是一个好的人格理论。 在评价人格理论时,我们不仅要考虑上述一般性的标准,而且要考虑人格理论本身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在评价人格理论时,我们不仅要看到该理论的优点与长处,而且要看到它的不足与缺陷。同时,我们要看到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根源,看到理论的思想根源与后继影响,把该理论放在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去考察与评价。 4、简述并评价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本思想(理论观点和概念)? 基本思想: (1)早期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有不同水平以及人格结构有不同的层次。 ①意识:人的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包括人所能够意识到的全部心理内容。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它的特点是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②前意识:是指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心理现象,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组成。 ③潜意识:或称无意识,是指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它的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童年早期经验和被压抑的经验等。它是人格结构中的深层部分,也是最大、最有力的部分。其特点包括无矛盾性、无时间性、非现实性、能量巨大。潜意识存在的证据包括催眠状态、梦的体验、日常生活、灵感直觉、心身疾病。 冰山理论:人的意识组成就像一座冰山,意识是人格的表层,只占人格的很小部分,前意识是人格的中间层,无意识是人格的深层部分。意识和前意识可以相互转换,同属于一个系统;而无意识与前意识则是不同的系统,无意识的东西由于受检查作用的压抑不能进入意识领域。 (2)后期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在早期“意识——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将人格结构又细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不同的层次: ①本我: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是人格中的原始部分,存在于潜意识,追求快感满足,是心理动力的源泉,遵循“快乐原则”的活动标准。 ②自我: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为本我和超我服务,与本我的关系被比喻为骑手与马的关系。自我在本我与现实之间、本我与超我之间起调节、整合作用,遵循“现实原则”的活动标准。 ③超我:人格中负责对思想和行动进行判断、审查的部分